close
 

2006年8月20日上午,葉倫會騎著腳踏車到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依約先送兩本飲水思源-走過大稻埕(2)給東吳大飯店的經理和副理(他們參加8月13日的活動),快8點,到225巷慈聖宮,遠遠就見到許多參加活動的朋友,他們在辦理報到時,葉老師看到幾位上星期參加的朋友,互相問好後,有位曾住在貴德街的劉先生過來打招呼,兒時住在貴德街的他,高中後搬離就沒有再回貴德街,因為今天的活動,帶著家人和建築師好友重溫兒時的舊夢,心中的愉快自然不在話下。

   

 

活動在早上8時準開始,葉倫會老師請大家先站在慈聖宮門口的台階合照,隨後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介紹先民的智慧,如三川殿屋脊瓦當和水滴的圖案含有特別的寓意,看大家站在太陽底下,也介紹幾項簡單的健身法則。隨即敘說龍柱和石獅的源起及有趣的故事,進入三川殿,請大家注意媽祖廟的門神有宮女的特色,敘說廟內書卷竹節窗的寓意,讓大家體驗什麼叫做趨吉避兇,然後走進慈聖宮的後院,經過廂房的土地公,介紹土地公的神明特質,台灣北部和南部土地公廟供奉神祇的差異,農村社會,居民不但逢年過節,甚至開工或完工都要感謝土地公,謝謝它保佑居家平安,六畜興旺、五穀豐收等,這項說法也獲得朋友們的認同,紛紛向土地公敬禮表達感謝,也盼望慈聖宮的土地公保佑他們平安富貴。

 

 

走進慈聖宮後院的兩個主要目的是告訴朋友們這兒有廁所,此外,早期遍布台灣的防空洞也可在這兒看到,向廟方人員表達感謝後,再度走到慈聖宮廟埕,葉倫會老師詮釋龍門與虎門的含意,除了傳統說法外,另有符合時代需求的新解,即單行道的規則。離開慈聖宮時,也介紹廟前攤商好吃的料理與他們的敬業,巷弄中有間紅磚砌起的柱子和石製屋樑,讓朋友們嘆為觀止;葉老師在巷內指著前面的大樓說,該大樓第12層是凱達格蘭學校,也敘說凱達格蘭學校地基原來是林清月醫師開的綜合醫院,後來是台灣第一座戒毒醫院-更生醫院的故事,並提及林衡道這位台灣導覽古蹟界的泰斗,有朋友請葉老師自評與林衡道老師導覽古蹟的功力究竟誰高明些,葉老師說兩人講的差不多,有這種勇氣,是林老師已經過世了,他不會向葉老師提出任何申訴或抗議。

 

 

大稻埕教會如今僅剩斷岩殘壁,這座當年由馬偕醫師創辦,李春生獨資捐建的老教堂,建成時,曾是台灣各地教會觀摩的聖地,怎會變成這幅景象,葉老師祈望主事當局看到;經過保安街時,葉老師請大家注意大稻埕北福大樓,這座台北市第一座用容積率保存立面的建築,美麗的外觀為大稻埕的繁華留下寶貴的見證,走古蹟當然不能忘記好吃的小吃,葉老師向大家報告,台北因為得天獨厚的環境,成為中華料理的中樞,復因競爭激烈,要在台北生存就要有獨特的口味,他介紹大稻埕地區知名的小吃,老闆為支持葉老師導覽的辛勞與參加活動朋友們對土地的關心,允諾,上門的顧客,凡報葉倫會老師名號者,都可以獲得八折的優待。

   

 

不論是鹽館或貴德街,都記敘大稻埕早年繁華的故事,炎熱的天氣讓部分朋友出現疲倦的景像,葉老師請大家坐在錦濟茶行前的台階,介紹貴德街的歷史與茶葉在台灣北部發展的故事,當然也沒有忘記介紹陳天來這位傳奇人物,甚至稍後的李臨秋與及李春生紀念教堂及貴德街街屋的特色;經過中興醫院時,向大家報告台灣最早的火車站在那兒,指著海關大樓直徑五公尺,造價60萬元的大時鐘,告訴大家,參加今天活動的朋友,聽到葉老師的解說與及看到的特色,已經值得來回歐洲的機票錢;進入小巷看台北的城牆石,告訴朋友們傳統老街的特色,天水路已經是化粧品DIY的街道;法主公廟和甘谷街昔日稻新街的特色,經過原第三劇場時,巷內主祀呂洞賓的廟宇,以鰲做為門神的特色;進入有記茗茶已經快中午了,熱到不行的朋友,享受到茶行冷氣與王連源董事長全家人熱情的招待,離開有記茗茶,大夥兒經民生西路的波麗路西餐廳時,葉老師介紹這座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的特色;走進迪化街時,葉老師告訴大家迪化街的特色在那兒,介紹燕窩的做法及其價格,他以寫湖濱散記的梭羅的思維,請大家仔細的看,因為看得越多,賺得越多。

    

   

 
 

台北霞海城隍廟8月21日要舉行超渡法會,不論要舉行超渡法會或拜月下老人的信徒都擠滿了廟埕,負責人陳文文看到大隊人馬抵達,即指揮廟方人員拿出廟誌,送給幫忙背麥克風的兩位朋友,同時向大家介紹台北霞海城隍廟的特色,感謝大家的參與,歡迎大家繼續給予指導,尤其是大稻埕逍遙遊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附記

台北圓環扶輪社節目主委許焜山在活動快結束時出現,我們很早就相約今天在大稻埕見面,許主委是成功的企業家,對台灣產業的發展貢獻卓著,雖然是第二次見面,卻感受到他為台灣這塊土地奉獻的熱情,我們到永樂市場,林合發油飯的阿嬤請我們兩人油飯和竽粿,許主委一定要付帳;到陳建程兄的豬肉攤,陳兄送我們他夫人柯女士親手製作的香腸,每條都含有好友的感情,吃起來,味道特別香甜。




附錄
當日活動有位留法國的朋友寫下的感言

大稻埕逍遙遊……  
AM6:00 起了個大早,原本不屬於必須早起的周日清晨,誰會跟我們一樣…帶著期待的心情,齊聚大稻埕?早上8點,大稻埕慈聖宮廟埕前已經湧入了一批又一批的民眾,令自己的是,這是一群平均年齡層約25-35歲左右的年輕朋友,而不是刻板印象中那群屬於睡不著而早起運動、喜懷古探舊的退休中老年人。

雖然,自己是個生長在台北的道地”北方人”;雖然,30年前救了家母一命的年輕醫師的診所就座落在延平北路上;而年幼時的自己屢屢在半夜被緊急送醫的徐外科,竟不知原來它也在大稻埕裡!所以,對於[大稻埕]的印象可能就僅有從小吃到大的圓環肉圓、蚵仔麵線;還有返台工作後,同事一起邀約前往過一次的迪化街[年貨大街] 。

跟著[大稻埕逍遙遊]的隊伍,走進大稻埕的街弄之間,除了些保存完好、雕工細緻的紅磚石壁所建的仿歐建築外,舉目盡是斑駁、破敗的巷弄。禁不住地質疑:這裡仍是一國之都所在?甚至就連思念最深的圓環也死了,怎不令自己感到痛心!
 
我抓緊相機,不斷地拍照;因為,我突然害怕,未來或許有一天,這些都會像[圓環]一樣從我們眼前消失! 對歷史的文化探索一直有著極度的好奇,學生時代有幸跟過台灣的古蹟大師林衡道老師走過古城;在外當個窮學生之際,也要縮衣節食,只為能跟著古蹟導覽之旅,親眼一賭歐洲古文明。那是一連串影響自己思維的學習。

台灣一直就是移民社會。從四百年前唐山渡海,到49年的大陸撤台,已至如今不斷引入的外籍勞工、配偶;不管是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或是原住民其實都不應該只為爭取誰是[真正台灣主人] 而爭執不休因為,在地球的歷史版圖中,哪種種族生物不都只是個短暫的時代優勢者? 在大稻埕的街弄裡,面對處處可見世代交替下的凋零淒清景致,或許身為一般平民百姓是莫可奈何,誠如我們天天面對紛爭的台灣社會一樣。但是,有一群憂心保存台北文化、拯救老城區經濟的人士們熱心、積極地為這片土地無私地付出。如負責導覽葉倫會老師彷彿是為[大稻埕]的再生而活,這些已經褪色而冰冷的建築羣注入了他熱情的生命。由於對這些被政府忽略的老街區的人文關懷,老師總是展露熱情的笑容,並積極地給予街區商家掌聲鼓勵。商家們也對老師的無私奉獻表達謝意,甚至部分商家並首肯給予參加[大稻埕逍遙遊]活動的朋友們的優惠折扣,前提是要報葉倫會老師的名字。這樣好客、熱情的人格特質其實才是自己記憶中的台灣人性格!

台灣的未來並不掌握在一小群的政客手中。台灣人
堅韌的毅力,如同唐山渡海的精神,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peisocharming 的頭像
    taipeisocharming

    台北城魅力商圈

    taipeisochar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