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棋老師是國立台灣大學畢業的高才生,蒐集有許多台灣各時期的古地圖,經常到各地演講、策展,葉倫會老師9月20日參加其為台北市文獻會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策展的清代交通特展時。高老師邀請葉老師於10月1日為一群朋友們導覽萬華。
葉老師自公職退休後,即以傳播健康的文化為職志,10月1日早上騎腳踏車載50本他編著的積福與養生到萬華,和聽講的朋友結緣。風雨無阻和準時是葉老師辦理活動的準則。抵達龍山寺時,首先引導朋友們注意龍山寺早上的廣場與平時的不同處,原來龍邊的瀑布晚上是停止運作的,這時候的龍山寺廟埕除了從大殿傳來的念佛聲外,一切都顯得極為寧靜,八時正,由右而左的三個瀑布陸續開始運作,葉老師請手拿相機的朋友儘快抓住鏡頭。
活動開始時,葉老師先從萬華的沿革說起,大部分朋友都知道萬華以前的名字叫艋舺,也知道艋舺是原住民語獨木舟的意思,但問到日人命名萬華的意思,許多朋友一時之間卻不知如何啟齒。葉老師介紹龍山寺時,強調其特色,他說惟有拿出不一樣的東西,才能夠讓吸引更多的朋友到這兒,同時讓他們自己享受發掘真象的喜悅,不但參加的朋友聽得專注,到龍山寺活動的朋友也圍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
龍山寺號稱歷史久、神明多、對聯多。事實上,信徒也極多,除了附近居民外,遊覽車載著一車又一車的觀光客走進來,原來台灣傳統宗教的廟宇與檳榔西施和夜市並稱當前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惟大部分觀光客拍照合影後,僅走馬看花般的就往下一個景點,對週邊產業的觀光效能有多大,沒有探討,惟心想倘能遊客參觀龍山寺後,能讓他們在附近多停留一會兒,對萬華地區的繁榮一定有正面的幫助。
西昌街的青草巷公休,惟走在青草巷仍然可以聞到撲鼻而來的青草香,葉老師向大家介紹另一座號稱建於1760年的地藏王菩薩廟,這座台北早保存傳統味道極濃的廟宇,安靜和古色古香,吸引許多摯愛文化朋友的注意,旁邊也有一間大眾廟,呈現先民在萬華地區發展的軌跡。沿傳統老街的巷弄向康定路前進,參觀清領和日治時期的繁華街區剝皮寮,如今剝皮寮是國小教學的主要區塊,每間房子前都有介紹原來建築從事的行業,據高老師說,是極受大台北地區學童歡迎的教學圓地。
遶經老松國小,穿著老松公園旁的傳統市場,早期這個市場稱賊仔市,最初,販賣的貨品以來自美軍使用的二手貨為主,目前仍然可以買到早期的軍氈。巷道的水溝蓋出現龍山區公所的標誌,原來這兒在1990年前是龍山區,是年才併入萬華區,旁邊是建於1876年的艋舺教會,葉老師在艋舺松年大學博士班與研究部教授咱的故鄉咱的鄉土,故帶大家參觀教會前於1884年,自加拿大引進的老銅鐘,在那兒招待前往做禮拜的長老告訴我們,這座鐘全台僅有四座。進入葉老師母校成功中學最初的創校地點萬華祖師廟前,他先向大家介紹廟旁的排骨大王,老闆看到葉老師,高興的向大家介紹他製作排骨湯好肉甜的特色,老闆知道高老師幫萬華區史料館蒐集文物,特別送一套店裏使用的餐具給高老師。
萬華祖師廟建於1787年,早期和龍山寺齊名,現在的香火雖然沒有龍山寺來得興盛,卻保留有許多清朝嘉慶和同治年間的建築,反而保留有較多傳統文物。11時,萬華區史料館假日休館,但館長特別開門讓我們入內參觀,分享歷史多、傳統多、福利多的萬華區史館,透過實物和圖片體會先人在這兒生活與打拼的經歷,看到許多兒時的記憶,或走過大時代洗禮的文物,館方特別為我們放映1945年,美軍拍攝的台灣市街圖。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中午12點,大家互道珍重再見,葉老師再度請大家隨時注意週圍環境的變遷,共同尋找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