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迪化街是台北市少數清領時期就開啟的街道,一般人認為是源自於1853年的頂下郊拼,事實上,1851年林藍田就在這兒與福建的商人從事貿易活動,而他的住宅目前仍是到迪化街探幽訪古的朋友必到的商家。因為同安人的包容力,開基人物林右藻的魄力,加上清廷被迫開放淡水為通商口岸,後來且將淡水的定義擴充為淡水河沿岸的大稻埕,至大稻埕成為台灣北部對外貿易最重要的港口,不論日治時期或1960年代以前,大稻埕堪稱台灣最繁榮的街區,居民累積的財富及他們的理財知識,有蠻長的時間,迪化街被視為台灣的華爾街。


大稻埕的繁榮讓在這個區域活動的精英了解,第一流的文化才能創建第一流的國家,故蔣渭水於1921年在大稻埕創立台灣文化協會,為台灣文化的成長引進活水源泉,許多影響深遠思想,甚至電影、歌謠或出版社的創作都曾在大稻埕引領風騷。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人看人的廟會活動更是膾炙人口,而該廟為配合社會型態的轉變,自1997年開始按期舉辦大稻埕逍遙遊,邀請莊永明和葉倫會兩位老師導覽,迄2005年底舉行第2百次,因為被稱為台灣第一而獲台北市長頒獎表揚;2005年起,葉倫會和陳延昶合辦每月一次的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亦獲得很好的評價,兩者都是非政府組織的利他活動,歡迎所有對鄉土有興趣的朋友免費參加,熱忱的民眾和街區的商店因為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而產生良好的互動,進而發生互利的成果,只要假以時日,這類看似平常的活動都將似蝴蝶理論般,再度展現大稻埕的光輝。


隨著經濟的轉型,台北市向東區發展,大稻埕的榮景不再,迪化街也曾面臨拓寛的考量,最後政府將迪化街部分街屋列入歷史保存區,使得迪化街成為台灣最具古早味的街區,而大稻埕人的活力,讓國內許多保護傳統風華的活動默默的在迪化街發起,如每年春節期間的年貨大街,即發仞於迪化街,再擴充至華陰街、寧夏路夜市,甚至全台各地亦風起雲湧的舉辦年貨大街,對活絡市場經濟有正面的功能。


迪化街商家以販賣傳統南北貨和中藥材為主,面對社會快速的演變,從街頭到街尾,許多經營好幾代的商家仍然屹立不搖,他們的勤勞與發自內心的服務本能,是這個街區能夠歷經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永樂市場是台北市第二座傳統市場,2、3樓的布匹批發市場依然在台灣紡織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樓傳統市場是少數保存大稻埕惜情的地方,有每天中午一起吃大鍋飯的攤商,有讓人齒頰留香的林合發油飯,都是經營好幾代,守住傳統和推陳出新是他們保持好口碑的不二法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peisocharming 的頭像
    taipeisocharming

    台北城魅力商圈

    taipeisochar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